请双击输入文字
我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无节假日
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一、专业名称:运动训练,代码:770303。
二、入学要求:
应往届初中毕业学生及同等学历。
三、修学年限:学制三年。
四、职业面向
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接受运动训练、竞赛和教学方面的基本训练,具备从事运动训练与教学、竞赛组织与裁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。通过学习,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:
1.热爱祖国。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,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;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,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,诚信守法、公平竞争的意识;
2.掌握专项运动训练、教学、竞赛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;
3.熟练掌握1-2项运动项目的技术及训练、教学方法;
4.具有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、赛事组织与裁判、体育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;
5. 了解我国有关竞技体育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;
6. 了解运动训练、竞赛和运动训练管理的理论前沿;
7. 具有初步的竞技体育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。
五、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
(一)、培养目标
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,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运动训练素养,具有较扎实的技术技能、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,能够从事体育教学、训练、管理和运动健身指导等工作,具有广泛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。
(二)、培养规格
1、掌握马克思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,热爱教育事业育事业,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。
2、系统地掌握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,具有指导专项运动训练与体有教学实践、运动健身指导、组织体育竞赛和承担裁判工作的能力。
3、了解运动训练的专项教学、训练的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,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,并且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。
4、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,具备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,能使用普通话交流,并达到相应的考核要求。
5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
6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,具有感受美、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。
六、专业课程设置
体育概论、学校体育学、运动心理学、运动训练学、体育保健学、田径、体操、武术、球类运动、教育学。
七、教学进程总体安排
八、实施保障
(一)师资队伍
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:36,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%~40%,专业在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、专业能力,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,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。专任专业教两普遍参加“五课”教研工作、教学改革课题研究,教学竞赛,技能竞赛等活动,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。熟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,并取得合格证书,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教学任务。
(二)教学方法
坚持“做中学、做中教”,突出会计职业教育特色,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,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,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。坚持工学结合、校企合作、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,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,合理确定学时比例,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。
(三)学习评价
应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,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,制定适应本专业特点的评价方法,实行评价主体、评价方式,评价过程的多元化: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评价实行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,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。公共基础课实行教师评价、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,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: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,更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以及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,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学生所修课程均应考核。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。公共基础课、专业技能课般为考试课程;选修课为考试或考查课程。文化课、专业知识课应推行数考分离统一命题和阅卷;专业技能课可实行统一考试,集体评分。英语、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可采取学校与社会考核相结合的办法,课程结业,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认可的等级考核,取得相应的等级合格证书。
(四)质量管理
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,体现项目课堂教学特点和原则:
(一):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,按照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需要组织教学活动,并开发校本教材。
(二)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,积极创设项目课堂实施情境,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。
(三)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。
(四)重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,并对其进行考核。
九、毕业要求
1、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,成绩合格,取得毕业证书;
2、至少获得一个劳动部门或行业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;
3、参加半年的顶岗实习并考核合格。